邮箱:327539884@qq.com
客服:
客服:327539884
电话:网站客服:15050705099
新闻搜索:

央行:以更大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2020/5/13 8:21:44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作者:刘诗萌  阅读:251次 字体:

  中国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把握好流动性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报告显示,近年来,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缓解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三大约束”,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导效率明显提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路径不同效果也各有不同,比如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很低,利率政策的传导效果就较弱,所以央行很少使用利率工具来刺激,而是更多地使用传导效果更好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及短期流动性对冲工具。

  报告认为,无论是从引导贷款投放来看,还是从降低贷款利率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更为通畅,银行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市场机制运转良好。

  报告强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继续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阶段性特点出台有针对性措施,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缓解实体经济面临的实际困难,对冲疫情的影响。

  “疫情对货币政策反应的迟钝主要在于企业复工复产的困难和员工求职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所以反映出来的货币政策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董登新说道。

  “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最重要的还是落实。由于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总量控制,对于流向的控制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我国的特色做法来增加货币政策的效果,比如定向降准和再贷款的定向投放,这些做法可以将原本没有流向和结构控制的货币政策导入到指定的领域中。”董登新告诉记者。

  在董登新看来,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总体上我们要控制货币投放量的增长,同时也要满足资金流动性的需求,所以如何既在整体上确保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型、不走样,又能够保证在某一个节点上做出灵活的、有弹性的反向对冲,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疫情最严重的短期,可以适当地扩大流动性的投放,这并不会改变我们长期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

  针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董登新认为,我们还要做好政策执行效果的跟踪和纠偏。比如防止资金流向股市、流向房地产,确保资金要流向实体经济,包括新基建领域,最好是能够下沉到社区、下沉到小微企业、下沉到“三农”。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够真正落实到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就会更好。

  此外,报告认为,疫情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报告提示,需关注以下风险: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仍然严重,重启经济的努力效果需要观察;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三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协同配合有待增强,主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需不断夯实;四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

  在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出预期的情况下,董登新表示,一方面我国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要增加回旋余地,包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自身消费潜力的激活,在出口和订单萎缩的情况下,通过出口转内销形成短时间内的结构性调整,在开发市场、寻找消费上下功夫。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