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开局之年,减税成了主题
1月23日,财政部公布了以税收为主要来源的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数据。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低于2015年5.8%的增速,是198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主要原因包括政策性减收较多、经济下行产生的滞后影响等”。
到了2017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唱主角,工作重点仍然是减税降费。在经济学家看来,积极财政政策能否发挥最大功效的关键,是减税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今年减税政策还将持续发力。他说:“2017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两税合一,省5000亿
“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近年来减税规模最大的政策;清理涉企收费、扩大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也带来一定减收。”上述财政部负责人在解读数据时表示。
“2016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中的比重接近30%,大于往年,反映了税收结构不断优化,直接税比重上升。”白景明说。
此外,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在白景明看来,这样的增长速度较往年下降较大,反映了清理收费的成效。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企业税费负担”仍然是关注的焦点。李克强明确表态,今年要在降低收费等非税负担方面让企业有切身感受,国务院要对此开展督查。
“跟土地相关的税费负担是很重的,但减税政策没有大动作,现行税率虽然有问题,但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征税程序方面的问题。我国的税收,义务很多、权利很小,在制定过程中没有企业家参与,很多实际情况决策层难以掌握,税重还是费重的问题仍然模糊,可以说,我国‘税制病’还很严重,如不改善,企业就会逐渐流失,2016年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数据,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洋看来,降成本仍然有很大空间。“在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前,企业家曹德旺到美国投资后说,中国除了人工比美国便宜,剩下的东西都比美国贵。美国的水电、交通、税收,一下把人工冲抵了。虽然说两税合一,好像给企业节省了5000亿元,事实上因为增值税税率偏高,成本还是太高。”
哪些领域可再减税?
李克强指出,降低企业税负需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抓紧制定实施和逐步完善权力及责任清单,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7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任务艰巨,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我国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和广义政府债务率尚未超过3%和60%的国际安全线水平,也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财政赤字规模和赤字率都还有提高的空间。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看来,减税的来源不是增加赤字,而是同步降低企业税负和政府支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是要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没有讲提高赤字率,原则跟去年是一致的,是要继续加大财政的支持。可以明确的是,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表示。
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黄益平认为,政策空间不大。“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很健康,但中央政府隐性背了很多包袱,地方政府平台不断贴钱,各地政府又引导了很多投资基金建立,最近经济好了,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基础设施稳定。这个基础设施投资的钱哪来的?都是以各种形式融资,最后是政府要负责任。这样广义看来,财政政策有可能扩展一些,但是要大幅度扩展难度越来越大。”
“我们把赤字率一开始控制在GDP的2.5%,后来到了3%,地方政府的负债是正经借债,是到市场筹资,前面封住了,跑到后面借,根本无法控制。今年把银行贷款控制住,但从别的途径借款,股市上搞市政债,发起的东西我们无法控制。这种情况下,控制所谓的赤字率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通盘要考虑的问题,不能觉得赤字率较低就万事大吉了,必须把后门关掉了把前门打开。”姚洋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就业和民生保障水平,才是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壮大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