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成都市财政局网站发布公告称,为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居民家庭购买基本住房,从7月1日至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在四川省内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房提供贷款,且利率不超过(含)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按实际发放贷款金额的3%给予补助。这种利用财政资金补贴银行的做法,在此轮房地产调控转向中首次出现。 面对楼市低迷,房价开始走低,交易量屡屡显出地量情况下,各地对行政色彩浓厚的限购政策进行松绑,特别是取消以户籍限购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因为取消限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市场的无形之手在楼市里充分发挥作用,让市场引领房价走势。没有想到的是,有地方竟然收回一只手,又伸出干预市场的另一只手,这只手相对于限购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此举,且不说银行是否接招,这种做法本身就与市场调控的改革方向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一系列问号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目前的房地产业正在市场之手引导下走向理性,多年离谱畸高、远远超过民众购买能力的高房价稍有回落迹象,为什么一些地方竟然比开发商还着急呢? 作为公共责任的保障房建设进展缓慢,原因是财政缺乏资金,但为何又能豪掷财政资金用于补贴房贷?宁愿拿财政资金补贴楼市,也不愿意让商品房价格下降,使得百姓能够买得起住房,这种的举措惠及的究竟是谁? 答案并不难猜到,拿财政资金补贴商品房,其用意很大程度上是在维持地方的土地财政、房地产税收和GDP政绩,得益的只会是某些企业和银行,而大多数备受高房价之苦的人却很难从中获益。 而且,拿财政资金补贴银行房贷必然挤占财政预算,当前,国家要求财政资金投向民生的项目很多,很可能挤占惠及低收入者的民生项目资金。 总之,拿财政资金补贴银行房贷是一种与市场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行为。中央在住房政策上一直遵循“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的思路,即低收入者由政府通过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来解决,其他居民住房问题由市场解决,当然在房价高企之下,行政部门利用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是完全必要的。 然而,直接用财政资金补贴银行房贷,却逾越了行政调控的边界,最终只会扭曲市场行为。 更值得一提的是,拿财政资金补贴银行房贷的做法,银行也未必会接招,难免热脸贴到冷屁股上。银行不愿意放贷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资金紧张的制约,以及出于对房地产风险预期的判断。 四川补贴银行房贷总额的3%,就是补贴30%,银行没有信贷资金仍然无法放贷。同时,银行不可能为了3%的财政补贴,去冒着房地产行业低迷、房价下行的巨大风险,而把贷款扔到火坑里。 另一方面,四川动用财政资金补贴银行房贷,一旦银行在此激励下冲动放贷,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出现金融风险,有关部门最终会承担责任吗? 在此轮房价有所回落的情况下,地方应该借此机会调整财税结构,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按照“分类调控”的政策要求,逐渐将楼市扭转到市场配置资源的道路上来,而不是沿袭救市的思维,令问题尾大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