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27539884@qq.com
客服:
客服:327539884
电话:网站客服:15050705099
新闻搜索:

增长的天花板:楼市盛筵继续还是结束?

2014/7/19 8:20:40  阅读:391次 字体:
摘要:开发商们也注意到,目前影响市场需求量的主要是信贷和心理预期。目前按揭贷款虽然利率仍普遍上浮,但申请难度和放款周期已有改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钟伟特别点名“批判”说:任志强是典型的一根筋同志,坚持唱涨。素有“大炮”的任志强,在接下来的演讲中,虽然表示不同意钟伟的看法,但并未进行激烈反驳。房地产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下半年楼市将好于上半年。不过,秦虹判断的另外一个话外音是,下半年房价仍然会持续下降,只不过降幅会缩小;悲观的经济学家钟伟却表示下半年不会更好,到明年楼市还将继续整体下行。而任志强等开发商坚持楼市没有泡沫,中长期看房价还会上涨。但开发商们也不再乐观。

取消限购

7月18日,在武汉确定取消限购的同时,一则关于上海三个区限购松绑的消息在微信、微博快速流传。虽然传言未有任何官方出处,但在近期多个城市松动限购的背景下,这则传闻引起市场密切关注。

此前业内外普遍预期,二三线城市将逐步放开限购,但一线城市不会。如果上海确实放开限购,对购房者心理预期将产生巨大影响。

聂梅生分析,目前取消限购的城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本来当时就不该限,因为当时限购是一个全国性的举措,一刀切,该限不该限的都限了。现在这些城市没有很大的泡沫,这次就把它撤了。还有一些城市原来需要限购,但现在如果不撤限购,对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是毁灭性的打击,地方政府就取消了限购。

取消限购之后,房地产市场会否像以往的周期一样,再次反弹?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业内人士看法并不一样。

针对取消楼市限购的呼声,秦虹表示,在整体收入差距仍较大的情况下,在新的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的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如果所有城市都放开限购,一旦市场预期房价会上涨,投资者依然会涌入房地产市场。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保护合理的住房需求,这一政策的底线不能突破。

然而,作为开发商代表,路劲董事会主席单伟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取消限购,房地产市场也很难再有像以前一样的高速发展时期。单认为,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应该是与GDP匹配的。而GDP已经不可能持续高速发展。

预期在悄然改变

在聂梅生看来,地方政府此时取消限购已经有些过晚。她认为,从市场低迷情况看,一季度就应该有此表态。

中原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之前传出限购放松的城市来看,基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新房成交量累计同比跌幅过大或是库存量过高,如无锡库存消化周期达24个月,呼和浩特官方存量数据更是高得离谱;济南累计同比跌幅达26.5%,而昆明近两年供需比达1.6。政策松动的均是二三线城市,尚未有一线城市放松调控。

对比6月前后的新房销售表现,限购放松的这些城市(无锡、宁波、厦门、福州、昆明、南宁、南昌),市场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6月销量环比反而下跌10.7%。由此可见,当前市场情况下,限购已经不是影响市场成交量的最主要因素。

秦虹在论坛上呼吁,不需要给开发商特殊政策。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开发商们没有像往年一样,强烈呼吁“救市”。

开发商们也注意到,目前影响市场需求量的主要是信贷和心理预期。目前按揭贷款虽然利率仍普遍上浮,但申请难度和放款周期已有改善。相对而言,心理预期对成交量的影响更大。如果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出现限购松动,对市场的影响将不局限于上海本地。更多的城市将会跟进,从而改变市场对后市判断。

开发商的未来

21世纪不动产市场发展中心总监桑豫峰认为,下半年楼市将企稳。理由是:观望半年多的购房需求,将逐步释放;大批城市将取消限购,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会出手救市;一二线城市开发商会加大促销力度,吸引购房者入市;房地产信贷政策不会更紧。此外,虽然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幅出现下滑,但中央对棚户区投资、保障房的投资陆续到位,下半年将显现效果,房地产投资有望回升,房地产对经济的所谓拖累非常小。

桑豫峰的判断与聂梅生、秦虹的判断一致。但她所称的企稳是指,降幅缩小。

中原集团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舆论曝光、政府否认,执行层面放松,将是后续限购政策放松的主要方向。从市场发展趋势看,双向调控、市场降温,导致地方政府在市场、政策环境下都有放松调控的支撑。但对于限购等政策来说,因为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户籍政策并不严格,所以并不需要直接取消限购,完全可以用扩大需求基础,放宽落户难度等绕道的政策降低限购影响。从整体看,未来政策松绑与市场降温将同时出现,除非中央政府放弃调结构努力,再次大规模降准降息,否则市场的趋势很难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开发商们已经不再期望房地产市场会有新的狂欢增长。他们已经在寻求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意识到,土地红利的消失已经很难再回到高利润时代。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