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公布,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种模式又称为“以房养老”,所谓“以房养老”,是指投保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按月从保险公司领取现金直到亡故,相当于保险公司通过分期付款(按月支付)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
“以房养老”不是个新概念。多年前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的个别金融机构也自发进行过尝试。如今,国务院《意见》意味着,这一模式将从民间探索正式上升到国家推动。
国家之所以要实施“以房养老”,主要是因为我国已经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面对“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必须及时应对。 有个别城市的养老院排队等床的人要排到10年后甚至更长时间。而在“一床难求”之下,“银发一族”还面临着异地生活遭遇种种不便、商业养老保险水平较低等诸多困境。多年来,养老院一直面临着公立机构“一床难求”、私立机构价格高昂的局面。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社会福利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曾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一组数字:北京市首屈一指的第一社会福利院有养老床位1100张,只向拥有北京市户籍的老人开放,而排队等待入院人数超过1万人。以此计算,即使是一年轮换一次床位,进入第一社会福利院也需要十年时间。 多位顺利进入公立养老院的老人也坦承,自己是通过家人找关系、打招呼才得以入住的,身体健康、神志清醒也都是加分条件,最好是老两口一起入住。“如果健康状况或者精神状况不好,就算托关系,有的养老院也不太愿意收。” |